如何判斷輪胎是否需要更換
判斷輪胎是否需要更換,可以從輪胎的磨損程度、使用年限、受損情況等多方面考量。當輪胎磨損至接近磨損極限標識,比如家用車輪胎溝槽厚度約 1.6 毫米時,抓地力下降,建議提前更換;輪胎使用超 5 到 7 年,橡膠老化,關鍵性能降低;若輪胎出現(xiàn)鼓包、胎壁受損、多次修補等情況,也存在安全隱患,需要及時更換。總之,多維度判斷才能保障行車安全。
從磨損程度來看,除了關注溝槽厚度,胎面凹槽處的磨損極限標識也不容忽視。當輪胎厚度磨損至距離極限標志4mm(距凹槽最深處6mm左右)時,就應著手準備更換輪胎。此時輪胎的花紋在逐漸消失,與地面的摩擦力大不如前,無論是剎車距離還是操控穩(wěn)定性,都會大打折扣。
使用年限方面,雖然輪胎沒有明顯的磨損,但只要服役超過5年,哪怕行駛里程不多,也必須更換。因為橡膠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老化,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xiàn)象。老化后的輪胎,彈性和強度都會下降,胎壁可能會出現(xiàn)細小裂紋,隨時有爆胎的風險。我們可以通過輪胎外側橢圓形圓圈內的4個數(shù)字查看生產(chǎn)日期,精準了解輪胎的“年齡”。
輪胎的受損情況同樣關鍵。若輪胎出現(xiàn)鼓包,這意味著簾布層或鋼絲可能已經(jīng)斷掉,這種情況下繼續(xù)使用,爆胎幾率大增,必須馬上更換。而胎壁受損也極為危險,因為胎壁相對較薄,一旦受損很難修復。另外,補胎次數(shù)過多也不是好事,同一輪胎補胎超過3次,出于安全考慮建議更換。不同品牌對于補胎次數(shù)的標準略有差異,但大部分廠家建議扎釘補胎不超過5次。
總之,輪胎的狀態(tài)關乎行車安全的方方面面。我們要養(yǎng)成定期檢查輪胎的習慣,從磨損、年限、受損等多維度考量,一旦發(fā)現(xiàn)輪胎出現(xiàn)上述情況,就要及時更換,切不可因小失大,為自己的出行埋下安全隱患 。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
-
1雷軍:小米YU7標準版不止比SU7標準版貴2-3萬 猜價格要講科學
- 2大眾ID.4將迎來大改款 車內重新引入實體按鍵與旋鈕
- 3MG將在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發(fā)布全新純電SUV 或為換標智己LS6
- 4哪吒汽車或因泰國產(chǎn)量不達標 面臨退還巨額補貼風險
- 5尊界S800先行者計劃將6月26日開啟交付 限量599臺
- 6全新別克GL8陸上公務艙上市 售22.99萬元
- 2大眾ID.4將迎來大改款 車內重新引入實體按鍵與旋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