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關于國產K級車(K-Car)五菱之光EV的文章中,筆者講解了該車型的市場潛力和增推插電增程混動版的建議;有讀者表示不認可,認為打造標準緊湊級轎車或SUV才是車企的出路,能在日本風靡的K級車在中國汽車市場里不會有前途。

應該認同哪一個觀點呢?
筆者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因為符合K級車標準的小、微型載客車的銷量表現是很搶眼的,比如2025年9月零售銷量最高的車是五菱宏光MINIEV,銷量達到51743輛!超過同期的特斯拉Model Y。第三名是小型車吉利星愿,銷量也達到48080輛。當然有些觀點認為五菱宏光MINIEV的暢銷是許多家庭需要第二輛代步車,但實際情況卻是許多僅有一款車的家庭選擇該車或者吉利星愿,抑或者是其他小、微型汽車。

一部分網友和行業分析師樂觀的看待薪資水平,似乎把熱播短劇中的橋段當成了現實;于是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已經不基于數據而基于主觀情緒和認知,這是不對的,分析問題還是要基于數據。
以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參考,其標準為41314元;城鎮居民略高,達到54188元;農村居民較低,是23119元,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
汽車消費預算的合理標準是年收入,精準一些則是年可支配收入,所以不論是五菱宏光EV還是吉利星愿的暢銷都是必然的。現在又有一組新數據,截至2025年10月1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最低工資標準確認了,數據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參考下圖表:

北上廣深的月最低工資標準是2540、2740、2500(廣東)和2520元,“廣”指廣州而非廣東,但廣州并非直轄市,所以沒有具體到廣州的數據。同時其他省區會有多個檔,最低月薪參考遼寧第三檔的1700元;最低小時工資標準是黑龍江的第三檔,僅為16.5元。
現在還認為K級車沒有市場嗎?
采用補貼方式刺激已有車人群換購,目前看來收效尚可。
但相較于上述方式,或許進一步開發汽車消費市場會更有意義;直白的說就是讓收入偏低的人群也有購車的可能性和購車的規劃,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得讓小、微型車的車型不再僅限于兩廂車。
此時就需要鼓勵車企打造K級車了,也就鼓勵打造小、微型車;其車型可以有轎車、SUV、MINIBUS和越野車,車型要用心的去造。

參考日本的名片級車型K-CAR,其價格雖然低廉,車身雖然小巧;但是車輛卻不乏設計感和精致感,車型選項也是非常豐富的。其車型就有轎車、SUV和越野車,甚至還有敞篷跑車,豐富的選項體現出的是什么呢?其實體現出的不僅是日本汽車制造商的智慧,關鍵是用心打造廉價產品的本質是對低收入人群的尊重——這兩點都是部分本土車企所缺乏的,近幾年里的自主品牌們更多的是一味地“沖高。”

建議:
改變觀點,扭轉態度。
依托于國內成熟的三電產業鏈,加速打造和完善國產K級車產品線;由于電子燃料能量密度的有限和產品定位對車輛制造成本投入的限制,預估國產K級純電動車型的實用性偏低,更適合城市區域部分用戶使用,所以插電增程混動是國產K級車潛在用戶們的一大剛需。作為首款國產K級MINIBUS(面包車)的試水產品,五菱之光EV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現在應當考慮加速推出增程版。

吉利、長安、奇瑞等車企也應當跟進。
曾經否認有“坦克100”的長城汽車魏建軍或許也應當重新思考,當然以坦克品牌的定位確實不宜推出低價小型越野車;但是哈弗品牌的品牌定位是恰到好處的,以長城汽車目前的技術儲備和成本控制能力,打造出或復產一款非承載式車身的哈弗M2或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在新勢力品牌里,零跑汽車或許會有相應的產品規劃,其Lafa5會是一次試探。
其余品牌不做討論。
總而言之,K級車是潛在的國內汽車市場用戶所需要的車型,用心打造這種車型或許會成就一批偉大的企業。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